交换机VLAN设置
在设置交换机vlan的时候,不太理解vid和vlan标签的区别,网上搜索资料,没找到很明确清晰的答案,deepseek的回答比较有用,这里记录一下。
流量类型 | 处理方式(接收) | 处理方式(发送) |
---|---|---|
不带标签 (Untagged) | 端口根据 PVID 为其打上标签 | 端口根据目标VLAN的成员类型:如果是Untagged则剥离标签 |
带标签 (Tagged) | 端口检查是否允许该VLAN通过,允许则接收,否则丢弃 | 端口根据目标VLAN的成员类型:如果是Tagged则保留标签 |
deepseek给出的表格已经比较清晰了,这里再补充一下。
基本概念
- PVID(交换机设置界面的VID)
- 每个端口只能设置一个PVID,当端口收到不带标签的流量时,会根据PVID为其打上标签
- 因此交换机进入内部的流量一定全部带标签
- PVID只作用于入口
- VLAN
- 所有相同tag的虚拟网络,每个VLAN表都可以设置自己的端口选项
- 交换机内部的流量根据VLAN设置来处理,例如tag=1的流量根据vlan1的设置来处理
- VLAN只作用于出口
工作原理:按流量方向分解
1. 接收流量(数据进入交换机端口)
当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帧时,交换机会根据帧是否带有VLAN标签来采取不同的行动:
-
如果收到的是不带标签的帧(Untagged):
- 交换机会查看这个端口的 PVID(Port VLAN ID,端口默认VLAN ID)。
- 然后,交换机会给这个数据帧打上与PVID值相同的VLAN标签。
- 之后,这个帧就在交换机内部作为这个VLAN的成员进行转发。
-
如果收到的是带标签的帧(Tagged):
- 交换机会直接读取帧中原有的VLAN标签。
- 然后,它会检查这个端口是否允许这个VLAN ID的流量通过(即端口是否是这个VLAN的Tagged成员)。
- 如果允许,就在交换机内部正常处理该帧。
- 如果不允许,则直接丢弃该帧。
2. 发送流量(数据从交换机端口出去)
当交换机需要将一个数据帧从某个端口发送出去时,它会根据目标VLAN和端口的成员类型来决定如何处理:
-
如果这个端口在目标VLAN中的成员类型是 Untagged(不带标签):
- 交换机在发送前,会剥离(Remove) 该数据帧的VLAN标签。
- 然后将一个普通的、不带标签的以太网帧发送出去。
-
如果这个端口在目标VLAN中的成员类型是 Tagged(带标签):
- 交换机在发送时,会保留(Keep) 该数据帧的VLAN标签。
- 然后将带标签的帧发送出去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Moyin!